阅读笔记:《毛姆读书心得》

作者: 剑飞 分类: 知识管理 发布时间: 2015-09-24 06:27 ė11,060 views 6没有评论

 阅读笔记:《毛姆读书心得》

作为散文家的毛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个「读书家」。

对读书,毛姆的看法很明确,他认为读书就是为了享受。当然这是指业余时间的读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读闲书」。

毛姆一生都在探索人生的真谛,为此他几乎读遍了西方哲学名著,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他都读,甚至对东方智慧如佛教和印度古代哲学,也有所涉猎。他在晚年写了一部叫《总结》的书,回顾自己的一生,其中有不少篇幅就是谈他的「哲学经历」的。斯宾诺莎、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布拉德莱、罗素,还有唯物论、唯心论、实用主义等等,他都谈到了,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独特」,就独特在他是把高深莫测的哲学理论放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考察的。

毛姆读得最多的还是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是小说。他曾为读者写过许多有关阅读小说名著的指导文章,也为许多小说名著写过再版序言。

其中,他谈到了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和俄国文学,谈到了狄更斯、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莫泊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等19世纪小说大师。

这里译出的30篇文章主要选自毛姆的三部散文著作,即:The Summing Up(《总结》)、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十大长篇及其作者》)和Books and You(《书与你》)。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

「书虫」们尽可以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他们的好奇心总是使他们踏上书丛中荒僻的小路,沿着这样的小路四处寻觅被人遗忘的「珍本」,并为此觉得其乐无穷。我却只想读些名著,就是那些经过时间考验而已被公认为一流的著作。一般认为这样的名著应该是人人都读过的,令人遗憾的是真正读过的人其实很少。

每个人自己就是最好的批评家。不管学者们怎么评价一本书,不管他们怎样异口同声地竭力颂扬,除非这本书使你感兴趣,否则它就与你毫不相干。

你在读,你就是你所读的书的最后评判者,其价值如何就由你定。这道理同样适用于我向你推荐的书。我们各人的口味不可能完全一样,只是大致相同而已。

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义务,一定要读诗歌、小说或者任何纯文学作品。

他只是为了一种乐趣才去读这些东西的。谁又能要求,使某人觉得有趣的东西,别人也一定要觉得有趣?

理性的享受和愉悦,是最完美、最持久的。养成读书的习惯确实使人受用无穷。

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

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

你最好还是随你自己的兴趣来读,我甚至都不认为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我自己就喜欢同时读四五本书,因为我们的心情毕竟天天都在变化,即便在一天里,也不是每小时都热切地想读某本书的。

早晨开始工作前,我总是读一会儿科学或者哲学方面的著作,因为读这类书需要头脑清醒、思想集中,这有助于我一天的工作。等工作做完后,我觉得很轻松,就不想再进行紧张的脑力活动了,这时我便读历史、散文、评论或者传记;晚上,我看小说。此外,我手边总有一本诗集,兴之所至就读上一段,而在我床头,则放着一本既可以随便从哪里开始读、又可以随便读到哪里都能放得下的书。

读者只要学会一目十行跳跃式阅读这种有用的技巧,就能在阅读时获得最大的享受。

一个聪明的读者,是不会把小说当作一项任务的。他为消遣才读小说。使他感兴趣的是小说中的人物,他关心他们在某种环境里怎样行动,以及他们的前途如何;

他把自己置于他们的境况中,在一定程度上就过着他们的生活。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对人类思索的某一伟大主题的态度,不管是用语言还是用行动表现出来

人人都会跳跃式阅读,但要跳跃式阅读又不受损失,却并非易事。在我看来,这即便算不上天赋才能,大概也要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后才能获得。

「他具有一种特殊才能,可以毫不费劲的把一本书从头到尾浏览一遍,随机就抓住了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我想多数人会承认,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本世纪出现的最伟大的小说。我是普鲁斯特的狂热崇拜者,他的每一个字我都读得津津有味;

赫·乔·威尔斯写过一篇名为《当代小说》的有趣文章,他说:「在我看来,小说是唯一能使我们对那些因当代社会变化而成堆提出的问题中的大多数问题加以讨论的一种媒介。」

小说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目的是教育呢,还是娱乐?要是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那就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因为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使人愉悦。

有些娱乐确实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避开它们也许更为明智。

小说家常受其偏见的支配,他在选择题材、塑造人物以及在对人物的态度等方面,无不受此制约。无论他写什么,都是他个性的流露以及他的内心直觉、感情和经验的表现。

关于畅销书的好与坏

在这方面,只要将《大卫·科波菲尔》和《飘》《战争与和平》及《汤姆叔叔的小屋》比较一下,他就会发现收获不小。

所有的出版商都会同意,不管他们在广告宣传方面准备花多少钱,都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来读某一本书,除非这本书里有什么东西能吸引每一个人。

我发现读哲学很有趣

那以后,我就大量地读哲学了。我发现读哲学很有趣。确实,对一个把读书看作是一种需要和一种享受的人来说,哲学在各种可供阅读的重要科目中是最丰富多彩和引人入胜的。

只有哲学永远不会让你失望。你永远不可能到达它的尽头。它就像人的灵魂一样多姿多彩。它真是了不起,因为它几乎涉及人类的全部知识。它谈论宇宙,谈论上帝和永生,谈论人类的理性功能和人生的终极目的,

它启迪人的心智,同时也激发人的想象力。

由于受库诺·费舒尔讲座的启发,我便开始读叔本华的著作,后来又几乎读了所有经典哲学家的重要著作。

对其他柏拉图以后的哲学家,我都是像一个在异国旅游的游客那样兴致勃勃地一个接一个读的。我不是思辨地研读,而是像看小说一样,寻求兴奋和乐趣。

作为一个关心人类性格的人,我从这些不同的哲学家提供给我检验的自我表白中获得莫大的喜悦,看到了隐藏在各派哲学后面的一个个的人。

我虽然知道笛卡儿[3]从合理的前提得出了荒谬的结论,但他明快的笔调仍使我入迷。读他就像在湖泊里游泳,湖水是那么清澈,直见湖底;晶莹的波澜让你心旷神怡。我把初读斯宾诺莎[4]视为我生活中一次不平凡的经历,它使我充满庄严、崇高之感,就像仰望一片巍峨的群山。

其实人人都和哲学有关

休谟那种优美、文雅和清晰的文笔却是无与伦比的。

我每次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时,都要重读一遍《老实人》,在自己心里确立一个标准,以此检验自己是否写得像它那样流畅、那样优雅、那样机智。

我觉得,现在的英国哲学家们在动手写作前,若都能认真读一遍休谟的《人类理解论》作为一种借鉴,那对他们一定大有好处。

好的文体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一种需要推敲和锤炼的技巧。

哲学并不是一门仅仅与哲学家和数理学家有关的学问。它和我们人人有关。确实,我们多数人只是间接地接受某些哲学思想,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哲学。但事实上,即使是最没有思想的人也有自己的哲学。第一个说「泼翻了牛奶,哭也没用」的老婆子,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哲学家。因为她这句话的意思,不正说明后悔是无济于事的这一道理吗?这里就显示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想弄明白,哪些是我必须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尽力想获得有关宇宙总体构造的知识;我想作出决断:我是否只需要考虑此生呢,还是只需要考虑来生?我想搞清楚:我是完全自由的呢,还是出于一种幻觉才自以为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我想知道:人生是本来就有意义的呢,还是必须由我来赋予它某种意义?于是,我便开始杂乱无序地读各种各样的书。

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我开始读伦理学。我用心啃完一部部令人生畏的巨著。

我到24岁时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它以两条原理为基础,即:物的相对性和人的圆周率。

我从古典哲学家读到现代哲学家,希望在他们那里能找到我想得到的东西。

费希特曾说,一个人持怎样的哲学观点,取决于他是怎样的人。

既然在哲学上并不存在适合于每个人的普遍真理,而只有符合个人气质的真理,那么我只好缩小探索范围,去寻找一个其哲学体系配我胃口的哲学家,一个和我是同一种人的哲学家。

作为一切知识基础的感性资料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对你来说是否有用,它们总是存在着。

伯兰特·罗素写的东西不但清晰易懂而且语言优美,读来使人心旷神怡。

我找来那些为研究生攻读哲学学位所规定的必读书,一本本地细心研读。我想这样至少可以使我自己的写作有个基础。我觉得,有了这个基础,加上我四十年来积累起来的生活知识(因为我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正好40岁),再加上我准备花几年时间悉心研究一番哲学名著,我将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写出这样一本书来。我知道,这本书除了对我自己,不会有任何价值,至多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的灵魂(因为没有确切的词,姑且这么说)写照,说明这个人的生活经验要比一般职业哲学家丰富一点。

读伦理学所想到的。一般人对哲学的兴趣是讲求实际的。他要知道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他该如何生活,他能赋予宇宙以怎样的意义。对这些问题,如果哲学家回避作出哪怕是尝试性的回答,那也是在逃避责任。

读完宗教书后,我知道什么?当你读过作为世界各大宗教基础的那些教义后,便会不无惊异地注意到,其中大部分是后人对原始教义的发挥。

「真、美、善」之我见

多年来我一直以为只有美才能使生活有意义,以为人类在地球上世代相传,唯一能达到的目的就是不时地产生艺术家。



本文出自 个人生活数据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ikaoa.com/2015/09/24/4220

0
Ɣ回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