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 剑飞 分类: 思想随笔 发布时间: 2014-01-24 03:42 ė11,260 views 6没有评论
(这本书是2013年左右看完的, 还记得当时坐大巴车从深圳到武汉参加年会,两天一夜,在郴州休息了一晚上,在武汉参加年会,和王勇在华科附近吃了一顿饭。在车上陆陆续续看了6本书,用Kindle,想起来,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
 

桌旁坐着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他当时还是个不知名的喜好哲学的华尔街商人。我被作为英语和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专家介绍给他——说我尤其精通大卫·休谟。很显然,他们是把我与谁搞混了。
 
我什么也没说,有点不安地向在座的人笑笑,将由此产生的间歇当作是我庞大的哲学知识的证明。塔勒布马上拉过一张椅子,轻轻拍拍椅面,请我坐下来。幸好聊了几句之后话题就由休谟转向了华尔街,让我至少可以参与。
 
为了不草率地输光我靠写作和做生意积累的财产,我列了一份系统性思维错误的清单。我没打算将它发表,我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我自己。
 
很快,听说此事的朋友们就开始对我的小小提纲产生了兴趣。这一兴趣的结果是《法兰克福总汇报》和瑞士《星期天报》上每周的专栏文章,是无数的报告(主要是针对医生、投资者、董事和首席执行官们),最后是这本书。
 
幸存偏误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每位成功的作家背后都有100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每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背后又有100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每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背后又有数百个抽屉里沉睡着刚动笔的手稿的写作爱好者。
 
幸存偏误意味着: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解决办法: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女模特儿为化妆品做广告,有些消费者就以为化妆品会让人变漂亮,但其实让这些女人成为模特儿的并非化妆品。这些模特儿天生丽质,因此才被选来拍化妆品广告。就像游泳选手一样,在这里,美丽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结果。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注: 找到发挥自己优势的地方。
 
3.过度自信效应
 
对于过度自信效应,重要的不是单个估计是否正确。过度自信会令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真正令人吃惊的是:过度自信效应对专家的影响比对非专家的影响还严重,一位经济学教授在预测油价的5年走势时会与非经济学家一样出错。只不过他这么做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这一效应也影响了其他能力:在询问时,84%的法国男人都声称自己是高出平均水准的好情人。没有过度自信效应时正好是50%——这符合逻辑,因为“平均”(准确地说是:正中)指的正是,50%在上面,50%在下面。
 
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一位螺丝供应商会邀请一位潜在的客户观看一场冠军杯赛。因为一个月后就是订购螺丝的时间了,不想亏欠的意愿如此强烈,客户屈从了。
 
最近,一个女人向我解释了她在酒吧里为什么不让别人请她喝饮料:“因为我不想要这种跟他上床的潜在义务。”这样做很明智。如果下回在超市里有人主动跟你搭讪,让你品尝葡萄酒、奶酪、火腿或橄榄,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最好是拒绝他了。
 
赫胥黎说过:“事实不因为被忽视而消失。”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也知道这一点,“人类最擅长这样过滤新信息,使现有解释仍然成立”。很可能,巴菲特之所以这么成功,就是因为他了解确认偏误的危险,于是强迫自己换位思考。
 
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更仔细地倾听是值得的。它的背后经常隐藏着很普通的反驳证据。你最好是像达尔文那样去做:他年轻时就习惯于系统地克服确认偏误。一旦他的观察与他的理论相矛盾,他就会特别认真地对待它们。他始终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强迫自己在30分钟之内记录下与他的理论相矛盾的观察。他知道,大脑在30分钟后会主动“忘记”反驳证据。他对他的理论越坚定,他就会越发积极地寻找矛盾的观察。
 
确认偏误对经济记者的影响之大非其他行业可比。他们常抛出一种廉价理论,再提供两三个“证明”,就算完成了一篇文章。比如:“谷歌如此成功,是因为这家公司拥有一种创造性文化。”于是记者就会去找出两三家同样有创造性文化并成功了(确认证据)的公司。
 
互联网让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者。我们阅读支持我们理论的博客。新闻个人化使得相反的意见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上。我们越来越多地活动在思想一致者的社区里,这更加加深了确认偏误。
 
我们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呢?作家亚瑟·奎勒·库奇的一句话很有帮助:“干掉你的宠儿。”
 
结论:请你与确认偏误作斗争。请你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这是一桩艰苦的工作,但作为聪明人士,你不会躲避的。
 
关于权威有两个问题。首先是令人警醒的跟踪记录。这个星球上有大约100万受过培训的经济学家,没有一位精确预言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更别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信用违约互换的瓦解直到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危机的顺序了。再没有哪个专家群体失灵得比这更惊人了。其次,经常可以证明,权威也会出错。出错是人类的通病,但重要的是,面对权威我们会将独立思考调低一级。
 
面对专家意见时我们往往会比面对其他意见粗心许多。还有,我们会服从权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无意义的地方。这就是权威偏误。
 
任何时候都有不同的权威“流行”。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一位专家,我都会设法向他挑战。请你也这么做。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对比效应在别处也有效。试验表明,为了节约10欧元,人们会走10分钟的路去购买一种食物。可是,如果能在街道另一端花979欧元而不是989欧元买一套西服,谁也不会想到要去走这10分钟的路。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因为10分钟还是10分钟,10欧元还是10欧元。
 
没有对比效应,就完全无法想象打折生意。一种从100欧元降到70欧元的产品,会显得比一直就卖70欧元的产品更便宜。
 
股票价格永远不会“低”或“高”。它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唯一值得考虑的是它从这一刻起是会涨还是会跌。
 
如果你是女人,想找一个男人,你千万不要让你的模特儿等级的朋友陪你一起出去。男人会因此发觉不到你的真实魅力。你独自去就好。更好的办法是:你带上两个比你难看的朋友去参加舞会。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一切,我们都高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而无声、无形的一切,我们都低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东西。我们的大脑是剧本式思维的,而不是量化思维的。
 
医生们更是常沦为现成偏误的牺牲品。他们有他们最喜欢的疗法,用它们治疗所有可能的病例。虽然有可能存在更合适的疗法,但在他们的思想里是不存在的。因此他们总是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企业顾问们也好不到哪儿去。如果遇到一种新形势,他们不会双手交叉在头顶上,叹息说:“我实在不知道我能向你提供什么建议。”相反,他们会启动一个他们熟悉的顾问程序——不管它合不合适。
 
某种东西重复出现,我们的大脑就很容易重新提取它。它并不一定是真的。纳粹领导人不就是经常重复“犹太人问题”,直到大众坚信存在一个严肃的问题吗?你只需要足够经常地重复“不明飞行物”、“生命能量”或“轮回”这些词,人们就会相信它们。
 
我多次观察到:人们都是先使用现成的数据或配方。他们在这个基础上作决定——结果经常是灾难性的。
 
弗兰克·西纳特拉曾经怎么唱来着?“噢,我的心狂跳不已,皆因你在这里。我若不在我心爱的女孩身旁,我就爱我身旁的女孩。”这就是绝对的现成偏误。应对办法: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结论: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事业的转换可能会耗费时间,会造成停发工资。一个企业的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所有这些情况,人们很快就能看出措施是否有效。里程碑是明确的,是可以检测的。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曾经说道:“我们尝试编故事,就像人们喜欢试穿衣服。”
 
请你设想有一个隐形火星人,手里拿着同样隐形的笔记本走在你身旁,记下你所做、所思、所梦的一切。你的生活备忘录由“喝了咖啡,加了两块糖”、“梦到自己吻了女邻居”、“预订了去马尔代夫休假,贵死了”,我们将这些乱七八糟的细节编成一个故事,就像将我们的生活编成一根绳,让我们可以顺着它往前走。许多人认为这根绳很有“意义”。
 
我们也是这么对待世界史细节的。我们将它们强行编成一则没有矛盾的故事。
 
结果如何?结果是,我们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凡尔赛条约》会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格林斯潘的宽松货币政策为何会导致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我们理解了,为什么铁幕必须降临(冷战开始),或《哈利·波特》为什么会成为畅销书。我们叫作“理解”的东西,当时当然没有人理解过。根本没有人能够理解。“意义”是我们事后虚构的。因此故事是个值得怀疑的东西——可看样子我们不能没有故事。为什么不能?不清楚。清楚的是,在开始科学思维之前,人们先是通过故事解释世界的。神学比哲学更古老。故事偏误是指: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
 
下列故事你更容易记起哪一则呢?故事一:“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故事二:“国王死了,随后王后伤心死去。”如果你与大多数人一样,你会更容易记住第二则故事。因为在这里两次死亡不是简单地先后发生的,而是有着情感联系的。故事一是事实报道,而故事二更有“意义”。按照信息理论,本来故事一应该更容易被记住,因为它更短。可我们的大脑并不是这样理解的。
 
讲述一则故事的广告,比理性地罗列产品优点的广告效果更好。事实上,产品的故事只是附带物,可我们的大脑不是这样运转的。它要听故事。
 
结论: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应对方法: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请你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训练方法: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剑飞笔记:用毫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
 
事后诸葛亮偏误绝对是最顽固的思维错误之一,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为“我早知道现象”,即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
 
事后诸葛亮偏误为什么这么危险呢?因为它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预言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会导致我们傲慢,误导我们作出错误的决定。在
 
你记日记。请你写下你的预测——有关政治、事业、体重、股市等。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另外,请你也同样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剑飞笔记:日记中写下详细的预测,这种预测最好是有意义的,能够在特定的时间进行衡量。
 
马克斯·普朗克于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他在全德国作巡回报告。不管被邀请到哪里,他都会就新的量子力学演讲一番。他的司机渐渐对他的报告烂熟于心。“普朗克教授,老作同样的报告,你一定觉得无聊。我建议,在慕尼黑由我代你作报告,你坐最前排,戴上我的司机帽。让咱俩换换花样。”普朗克兴致盎然,欣然同意。于是司机为一群专家级听众作了一番有关量子力学的长篇报告。之后,一位物理学教授举手提问。司机回答说:“我压根儿没想到,在慕尼黑这样先进的城市里还会有人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查理·芒格是全球最优秀的投资家之一,普朗克的故事我就是从他那里听来的。他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另一种就是司机的知识,按芒格故事里的意思,司机是指那些装得好像他们知道的人。他们会模仿别人表演,他们也可能拥有动听的声音或具有说服力的形象。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他们高谈阔论地挥霍着华丽词汇。
 
多数记者都属于司机范畴。他们变魔术似的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帽子里变出任意一篇内容的文章,或者,说得更准确些——从互联网里。他们的文章只有一页,简短、诙谐,经常是作为他们的司机知识的补偿。
 
一家企业越大,人们就越期望它的首席执行官具有表演才能——所谓的交际能力。一个安静、固执但可靠的创造者是不行的,至少不能担任最高领导。
 
沃伦·巴菲特使用了一个美妙的概念:“能力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人们都像专家一样精通;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就不懂或只懂一部分。巴菲特的生活信条是:“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
 
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线在哪里。”查理·芒格重复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结论:请你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请你不要将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音员、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说闲话的人与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你怎么能区分出来呢?这里有个明确的信号。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带着一定的骄傲。而从“司机们”那儿,你别的什么话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每天上午快9点时,一个头戴红帽子的男人就会站在一座广场上,疯狂地将帽子挥来挥去。5分钟后他又消失了。有一天一位警察走到他面前:“你到底在做什么?”“我在驱赶长颈鹿。”“这儿没有长颈鹿。”“没错,这正是因为我干活干得好。”
 
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错觉本身足够提高人们承受疼痛的极限。如果你读过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维克多·弗兰克尔或普里莫·利瓦伊的作品,这个结果就不会让你感到意外。能够稍许影响自己命运的错觉能够让犯人有勇气活下去。
 
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17.激励过敏倾向
 
河内的法国殖民政府曾经颁布过一条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给他发钱。政府这样做本是想控制鼠灾,但这条法令却导致人们养殖老鼠。
 
1947年,当死海的卷轴被发现时,考古学家们悬赏收集每一张新发现的羊皮纸手稿。结果,为了增加手稿数量,那些羊皮纸被撕碎了。同样的事也发生在19世纪的中国,当悬赏征购恐龙骨时,农民们会将挖出的完好恐龙骨砸碎,再去领赏。
 
一家企业的董事会向管理层承诺,一旦实现一个目标就颁发一份特殊津贴。结果如何呢?经理们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商定尽量多的目标,而不是思考如何让企业赚钱。
 
这是激励过敏倾向的例子。它先是说明了一个平庸的事实:人们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这不奇怪。人都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令人吃惊的是两个次要方面:第一,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二,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结论: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走进一家渔具店,突然在一个支架前停下,拿起一只一闪一闪、引人注目的塑料鱼饵,问店主:“请问,鱼类真的会喜欢这种东西吗?”店主笑笑:“查理,这玩意儿我们可不是卖给鱼的。”
 
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
 
只有上述两种解决方法: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对于无法私有化的东西,如臭氧层、海洋、卫星运行轨道等,必须加强管理。
 
应该如何评价这三位医生呢?只有当你对他们的技术有所了解,仔细观察过他们的手术准备和执行过程时,你才能正确评价他们。也就是说,你要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
 
结论: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作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我妹妹和妹夫购买了一套毛坯房,从此我们就再也无法正常交谈了。两个月来她的所有话题都离不开卫生间的地砖。陶瓷、花岗岩、大理石、金属、人造石、木材、玻璃和胶合板,可供选择的材质五花八门。我还从未见过我妹妹这样痛苦过。“选择范围实在太大了。”注: 交给专家去处理。
 
我作过统计和调查:我附近的食品店里有48种酸奶、134种红葡萄酒、64种清洁剂,总共3万多种物品。网络书店亚马逊可供应200万种图书。今天的人类有500多种心理疾病、数千种职业、5000多个度假目的地和无数种生活方式,可供选择的种类之多前所未有。
 
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他的《不满指南》一书里说明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三:第一,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为了做试验,一家超市摆出了24种果子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试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结果如何?第二天卖出的果子酱要比第一天多10倍。为什么?因为品种很多时顾客无法作决定,于是就干脆什么也不买。使用不同的产品重复进行这一试验,结果始终一样。
 
怎么办?请你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请你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它们。
 
你要明白,你永远作不出完美的选择。要想作出在事后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为事情的发展永远有无数种可
 
可能性。你就满足于一个适合你的“好答案”吧。是的,在生活伴侣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只有最好的才适合你吗?在存在无限选择的年代,情况恰恰相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乔·吉拉德是举世公认的最成功的汽车销售商之一。他的成功秘诀是:“没有什么比让顾客相信你真心喜欢他更管用。”他的撒手锏是,每年给他的所有客户(包括曾经的客户)寄一张小卡片,上面只写一句话:“我喜欢你。”
 
什么叫讨喜?科学家列出了一系列因素。我们会觉得一个人讨喜,如果他:(1)外表有吸引力;(2)在出身、个性和兴趣上与我们相似;(3)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
 
谁发出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的信号,我们就倾向于也觉得他讨喜。恭维具有神奇的效果,哪怕那是谎话连篇。
 
“复制”是销售的标准技巧。销售者设法复制对方的手势、语言和表情。如果买方语速特别慢、声音特别低、经常抓挠额头,卖方也同样又慢又低地讲话、不时地抓挠额头就很有意义。这会让买方觉得他讨人喜欢,做成生意的可能性就更大。
 
一种动物看世界的方式越像人类,我们对它们就越有好感。
 
政治家们更是将讨喜偏误的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他们视听众的不同强调不同的共性。有时强调居住区,有时强调社会出身,有时强调生态利益。他们曲意逢迎,试图让每个个体都感觉自己是不可缺少的:“您的投票有效!”
 
结论: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禀赋效应。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让我们放弃要比让我们囤积难得多。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在房子里堆满废物,也说明了为什么邮票、手表或艺术品的爱好者很少将他们的收藏拿出来交换或出售。
 
结论: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结论: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结论: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结论: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由于我们不能直觉地理解风险,我们必须计算。在概率公开的地方——像彩票——这就很容易。而在普通生活中,风险很难估计,但又是躲也躲不过的。
 
结论: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友谊、你的敌人,还是你的土地。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的快乐。
 
28.稀少性谬误
 
结论: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是否有哪位“伦敦来的医生”也想要它。
 
结论: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不过这主要存在于赌场、彩票和理论书籍里。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大多有着相互联系——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请你忘记命运的平衡力量(除了回归均值的情形)。
 
我年轻时曾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我当时的上司是一位真正的锚定效应专家。在首次与客户交谈时,他就会设定一个锚——通常会高出内部价很多:“亲爱的顾客,当您收到报价时,请您不要吃惊:我们为您的一位竞争对手做过一个类似的项目,价格在500万欧元左右。”锚就这样设定了,于是价格谈判就从500万欧元开始。
 
你想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
 
结论:当事关增长率时,请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没有用的——请你承认这一点。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小时,就使用计算倍增时间的诀窍。
 
在报刊编辑部有一条规矩:“每个故事都要有人物。”基本特征谬误是指,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
 
结论:不管戏剧多么让我们着迷,舞台上的人绝非孤立的,他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境。你若真想理解正在表演的戏剧,就请你不要只注重表演者,而是多关注他们的表演或舞蹈。
 
真相是:受过教育的家长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受过教育的家庭,通常要比家长没有受过教育的家庭里书多。
 
专家们每天都在用他们的预测轰炸我们。这些预测有多可靠呢?剑飞笔记,看一下前几年的。
 
结论:请你对预测持批评态度。
 
这位专家的预测准确率有多高?他在过去5年里作过多少预测?其中有多少应验了,有多少落空了?
 
请你忘记“左半脑和右半脑”的说法吧,更重要的是直觉思维和有意识的思维之间的区别。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
 
同样的事情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你可以说:“嗨,垃圾桶满了!”或者:“宝贝,你要是能赶紧倒掉垃圾桶,那就太好了。”言为心声,同样的内容,换个不同的说法,效果完全不同。心理学里称之为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你要意识到,没有框架效应,你什么也不能描述,每个事实——不管你是从一位朋友那儿听到的,还是在一份严肃的报刊上读到的——都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
 
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在他的书房里。
 
如何应对自利偏误呢?你有对你直言不讳的朋友吗?如果有,你很幸运。如果没有,那你至少有个死对头吧?好,那你就挑战一下自己,请他喝咖啡,请他不加掩饰地说出对你个人的意见。你会永远感激他的。
 
这里有一些科学的建议:(1)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返交通、噪音、慢性疲累等;(2)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得金奖等;(3)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请你为友谊投资。对于女人,隆胸具有长期的幸福效应;对于男人,则是升职——不过,只有当男人不与此同时更换对比群体时才会感到幸福。因此,如果你在升为首席执行官之后只跟其他的首席执行官们交谈,幸福感就会消失。
 
至少有十几位哲学家年复一年都在做以下的错误推论:他们在他们的图书里对能够形成语言这种天才的东西感到惊叹。我十分同情他们的惊叹,但这是没有理由的。如果不存在语言,哲学家们根本不能对它感到惊叹。是的,那样的话就连哲学家都不会有。只有在一个有语言的环境里才能对有语言表示惊叹。
 
特别有趣的是最近的一项电话调查:一家公司想查明每个家庭平均有多少部电话(包括座机和手机)。在分析调查结果时,他们居然对没有一个家庭声称没有电话而感到吃惊。
 
我们的大脑是一部联想机器。
 
巴甫洛夫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类。广告将产品与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你永远不会看到可口可乐与一张不满的脸或一个苍老的身体出现在一起。喝可口可乐的人总是年轻、漂亮、无比快乐。
 
马克·吐温更贴切了:“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不要多;好让我们不像坐过热灶台的猫一样。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这是对的;但它也永远不会再坐到冷灶台上去了。”
 
不管怎样,请你不要急着作出判断。新手的运气有可能是灾难性的。请你像一位科学家那样,武装自己,以防自欺欺人。请测试你的看法,请你试着证明它们是错的。当我写完我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三十五》时,我只将它寄给了一家出版社:Diogenes出版社。它立即就被接受了。有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是个天才,是文坛黑马(一部主动寄去的手稿在Diogenes出版社得到出版的机会为1∶15000)。在我签好出版合同之后,为了测试,我将手稿又寄给了另外10家大型畅销书出版社。10家出版社通通拒绝了我。我的“天才理论”被证伪了——这又让我回到了现实。
 
双曲贴现,也就是我们受及时行乐的想法控制的事实,是我们过去的动物性的一种残留。动物不愿意为在将来得到更多奖励而于今天放弃一种奖励。你可以随意训练老鼠,但它们绝不会为了明天得到两块奶酪而放弃今天的一块奶酪。(不过,你说小松鼠会埋起榛子?这纯属本能,事实证明,这种行为与控制冲动毫无关系。)
 
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是末日似的,却是不明智的。
 
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爱默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许多人询问应该如何解释纳粹的非理性。在希特勒政权中很少发生情感爆发。就连他自己的激情演讲也只不过是演员的精彩表演。没有情感的熔岩爆发,只有冷冰冰的决定导致纳粹主义的疯狂,对红色高棉也可以作类似的解释。
 
思考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它就像动物的体形或花卉的颜色,同样都是由进化形成的。
 
假设我们可以走回5万年前,抓住任意一位祖先,将他劫持到当代,送去理发店,随后将他塞进一套雨果·博斯牌服装中——他在大街上并不会引人注意。当然,他必须学德语、学开车、学习使用微波炉,但这些我们也必须学。生物学消除了一切怀疑:身体上的,包括大脑。我们是身穿雨果·博斯牌(也可以是海恩斯莫里斯牌)服装的猎人和采摘者。
 
为什么我们的思维错误这么顽固?20世纪90年代末,第二种类似的解释被分析出来了:我们的大脑是为复制设计的,而不是为发现真理设计的。换句话说,我们首先需要通过思考来说服别人。谁说服了别人,谁就确保了权力,从而确保了能够接触更多资源。这一资源接触反过来在繁殖和培养后代时又是一个关键优势。图书市场表明,我们进行思考主要不是为了发现真理。小说要比非小说类书籍好卖得多,尽管后者的真理含量要高得多。
 
理性思考当然也可以转变为本能行为。如果你练习一种乐器,你刚开始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学,指挥每一根手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本能地掌握了琴键或琴弦:你看着面前的乐谱,双手像是自动在弹奏。
 
沃伦·巴菲特阅读一份资产负债表,就像一位职业音乐家看总谱。这就是人们称作“能力范围”的东西:在我们拥有高超技能的地方让理性思考成为本能。可惜本能也会在我们达不到高超技能的地方发生——而且是发生在挑剔的理性能够正确干涉之前。于是就出现了思维错误。
 
自从我开始搜集和描述思维错误以来,经常有人问我:“多贝里先生,你是怎么做到在生活中不犯思维错误的呢?”答案是:我做不到。
 
我给自己制定了下列规则:在后果影响可能很大的情形里(在作重要的私人或业务决定时),我设法尽可能理智和理性地作决定。我掏出我的思维错误清单,逐一核对,像一名飞行员使用检查清单一样。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份便于使用的核对表,我可以用它来仔细检查重要决定。在后果影响较小的情形里(例如在作是买宝马还是大众汽车的决定时),我就会放弃理性地寻找最佳方案,而是听从我的直觉。



本文出自 个人生活数据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ikaoa.com/2014/01/24/4153

0
Ɣ回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