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美学随笔》到底说了些什么?(一)

作者: 剑飞 分类: 知识管理 发布时间: 2015-03-11 20:57 ė11,307 views 6没有评论

前面一篇文章提到了一些有趣的哲学入门书籍,末尾的时候提到有两本书让我对哲学很感兴趣,其中一本的是《叔本华美学随笔》。如果这篇文章能让一些朋友注意到这本书,并把这本书找来看看,那么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个习惯:一旦看到好的句子,就在上面划线。读过的书籍中,《叔本华美学随笔》是划线最多的几本书之一,也有其他几本书画线较多,比如:

  • 《追求卓越2》,因为喜欢汤姆·彼得斯的风格,所以这本书画线也较多,如果看过《追求卓越》的可能对彼得斯比较熟悉,此外,还推荐他的《重新想象》。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曾经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读了四遍,生怕落下了什么,对于书中提到的一些原则进行思考。尤其是刚参加工作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读这本书,相信会有一些收获。

当然,还有其他几本,不过还是回到主题,看看《叔本华美学随笔》到底讲了什么?

本书讲了13个主题,分别是:论思考;论阅读和书籍;论历史;论文学;论写作和问题;论语言和语言学习;论判断;批评和名声;比喻和语言;论学者和博学;论音乐;论大自然的美;论死亡。

这些题目是不是比较大?没有看之前,你会怎么想呢?我们先来看看叔本华关于“论思考”:

哪怕是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如果书籍放置混乱的话,其实际用处也不及一个收藏不多、但却整理得有条有理的小图书室。同样,大量的知识如果未经自己思想的细心加工处理,其价值也远远逊于数量更少、但却经过头脑多方反复斟酌的知识。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把每一真实的知识相互比较,把我们所知的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融会贯通以后,我们才算是完全掌握这些知识,它们也才真正地为自己所用。我们只能深思自己所知的东西——这样我们就真正学到了一些道理;但反过来说,也只有经过深思的东西才能成为我们的真知。——《叔本华美学随笔》,论思考

上一段就是本书的第一段。我们可能会吸收很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只有在自己加工之后,才能融入到个人体系里面。

阅读给我们的精神头脑强行带来了与我们在阅读时候的精神情绪和思想倾向不同的、陌生的和格格不入的思想, 自发思考的时候,我们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致,而这即时的兴致则由外在的环境或者头脑中的某一记忆更详细地限定。也就是说,我们直观所见的外在环境并不像阅读物那样把某一确定的见解强行塞进我们的头脑,而只是为我们提供素材的机会去思考与我们的头脑能力相称、与当下的情绪相符的事情。所以,太多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失去弹性,就像把一重物持续压在一条弹簧上面就会使弹簧失去弹性一样;而让自己没有自己思想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在空闲的每一分钟马上随手拿起书本。这书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世事人生这一本大书。

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而自发自为的思考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阅读会给我们的大脑留下一些印象,而只有“经过头脑多方反复斟酌的知识”,才有可能让新学习到的东西与自身思想合二为一的,当需要运用的时候,能自如地运用。如果下次碰到相关的主题,也能纳入其中。典型如“时间管理”、“时间记录”这样的主题,我们可以设定自己的原则,下次有人提到这方面的原则和方法,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体系,而一个新体系的进入,需要需要反复思考。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阅读就不太重要的呢?实际上,是需要搭建一个知识结构,而不是盲目的阅读,因为:

坏的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

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

我们需要在大量阅读前搭建一个知识结构。我们需要增加建立一个关于行业知识的心智模型。

当你增加你的行业知识时,需要注意的是,你的目标并不是收集大量信息。你在建立一个心智模型(mentalmodel)——一个你的大脑如何系统运作的画面。这是伟大成就者的决定性特征:在他们所在领域,他们都有着高度发达、细致的心智模型。——《哪来的天才》

只有在建立好一个行业或某个领域的心智模型之后,然后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有效地将一些新接触到事物和知识纳入到现有的体系之类。简单地说,我们才知道什么是需要做的,什么是不需要做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哪些是不需要关注的。

科学的思想者需要很多的知识并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但他们的头脑思想却足够强劲地把所有这些知识纳入控制之下。在他们自己的整体思想之中;很多的知识也就被屈从于他们那有机、连贯的总体思想——在这些总体思想里面,伟大、出色的见解不断增加。

比如前面提到关于时间记录的工具和方法,如果有一个足够强劲的思维体系对市面上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归类整理,才能建立属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见解。(我们在后面会提到一些关于时间记录的方法)

思想就和客人一样:我们并不可以随时随心所欲传唤他们,而只能静候他们的光临。当外在的机会、内在的情绪和精神的集中程度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以后,对某一事物的思考才能自动展开。

而客人一旦来临,我们最好就把他们留下来,无论是用什么样的形式,比如写博客、与人讨论、切实地实践当时的想法。

头脑中的思想就跟我们的恋人一样: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掉这一思想,我们的恋人也永远不会变心;但眼不见,心不念!最精妙的思想如果不是写下来的话,也有可能从此无法挽回地失之遗忘,而我们的恋人除非与我们缔结了婚姻,否则也有可能跟随了别人。

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本文出自 个人生活数据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ikaoa.com/2015/03/11/2906

0
Ɣ回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