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蒙田》,茨威格

作者: 剑飞 分类: 知识管理 发布时间: 2015-09-26 03:02 ė11,124 views 6没有评论
## 阅读笔记:《蒙田》
阅读笔记:2015年10月25日

第一章重温蒙田

少数一下作家,如荷马、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他们能被任何人在任何年龄和任何的生活时代所发现;而另有一些作家,他们只是在某种特定时刻才展现自己的全部意义。
蒙田的明智告诫:行事不要雄心勃勃,不要太热衷于卷入外部世界——以及他的抚慰人的劝谕;为人要敦厚温良和宽宏大量。
青年人的本质就在于不希望自己被规劝成过于平和、处处怀疑的人。青年人为了唤起自己内心的那股冲劲的,需要的是深信不疑和理想。
当青春已经远去时,当健康不久就要离开我们时,当自由——我们心灵最珍贵的本质——将要从我们身上被夺走或者已经被夺走时,我们才知道人生最重要和真正的价值是:青春、健康、自由。
每当空间扩大的时候,人的好奇心也大大增加。

第二章从平民到贵族

蒙田将自己的一生、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和努力以及自己的艺术和智慧全部用在这样一个问题上而且也只用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我怎样保持住我自己的自由?
面对一切人和面对一切事,都能保持住自我。——这是一门新的然而也是一门永恒的学问。
世上曾有少数人相当真诚和相当顽强地奋斗过,为的是保持住最内在的自我——保持住自己的“本质”,而且却有少数人成功了:他们在自己的时代面前拯救了最内在的自我,并未来所有的时代树立了榜样。
读蒙田的书,不一定要读一个多小时或者半个多小时,只有翻开他的书,我们每次都会找到一句言之有理和使人振作的话。
只有面对一切事务和一切人始终保持自己内心自由的人,才会保持住并扩大人世间的自由。

第五章写作十年

这位思想者最出色的成功之处,是研究了可研究的事物,同时冷静地尊重不可研究的事物。——歌德《格言与沉思》
书籍不一样,如果不去召唤它们,它们不会自己来。读者本书或读那本书,完全随自己高兴。
各种书籍把它们的看法告诉我们,而我们则用自己的看法进行解答。各种书籍说出它们的想法,并启发我们的想法。如果我们沉默不语,书籍是不会打扰我们的;只有当我们向书籍询问时,书籍才会说话。
蒙田曾讲述过,他怎样读书和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他与书籍的关系就像对所有的事物一样,是一种自由的关系。他想什么时候读,读多少,多多久,完全随他高兴。
他说,他年轻的时候读书是为了炫耀知识,后来读书是为了变得更有智慧,而现在读书知识为了更多的愉悦,绝对不是为了功利。如果他觉得一本书太枯燥乏味,他就会去读另一本书。
我一般选择那些其知识已经可以利用的书籍,而不选择哪些其知识才刚刚形成的书籍。
博览群书首先是会激发我的思维能力,促使我的判断力能用自己记忆中的人与事进行思考。
在书中做笔记,把某些内容画线标出,在书后登记上读此书的日记,记下此书当时给他留下的印象。这些还都不是点评,也不是写作,仅仅是与书所作的对话而已。
书籍中许多默默的声音要求越来越多的回答,同时,为了检验自己的一下想法,试着用文字把这些想法记下来。
最令人称心如意的,莫过于一种完全悠闲的心情,在清闲自在之中娓娓诉说自己的想法,并以此自娱。我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我会更容易做这件事,因为我的思想可能已经变得更加稳定和更成熟。可是情况恰恰相反。我的思想由于一匹离开了跑道的马,给自己一个一百倍大的驰骋空间。在我的脑海中杂乱地浮现出各种关系的奇思异想。为了用冷静的头脑更好地思考一番其中的怪异和荒诞,我就开始把各种奇思异想写在纸上。
一种没有固定目标的思想是很容易消失的。
他和别人说,他读过一些书。有种种想法通过他的头脑。他把这些想法记下来。
在我从匆匆地随便写下我的想法时,没没意图,因而我既不用为我的想法负责,也不用遵循自己的想打。如果我认为合适,就会放弃我的想法,重新回到“万事皆无定”和怀疑的态度,回到我的主要思想方式——‘一无所知’。
一个寻求知识的人就应该在知识的海洋中采集知识。
蒙田:我绝不是一个作家。我所做的事只是写出我自己的生活。这是我唯一的使命和神的召唤。
《随笔集》的发表使他成为了作家,同时也给他撰写以后的随笔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被人注视时,所有的公众都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有依附不同的面孔。他以前谈论自己,仅仅是试图认识自己;而现在谈论自己,则是要向世人展示他是怎样一个人。启示:尽可能地认识自己,尤其是最近20年。进行最多的写作,其中的主要是内容是认识自身的行为。

第六章寻找自我

蒙田的理解力,即他的洞察力非同一般。他以睿丽的目光很快就会明白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认识到的和领会到的一切。可是,正如他一再责备自己的那样:侍候他又懒得把这些认知系统地加以整理,合乎情理地加以扩展。这些认知刚一被把握住,就又消失了;任何想法又都记不起来。他忘记了自己读过的书,记不得读书的日期,回想不起读书的主要生活情形。一切就像一条河似的流过他的身旁,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没有留下一种确定的信念,没有留下一种坚定的观点,没有留下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其实,这些恰恰是他的有点。他的“”手在任何事情上羁绊”这一点,就会迫使他一直往前走。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了结的,他不死抱住自己的经验。他也没有可吃的老本,而必须持续不断地去获取精神财富。所以,他的一生也就成了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他说,“我们都是接连不断地重新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把想法记录下来。写作和笔记是一种副产品,一种沉淀物。主要的产品是他的生活。
每一篇随笔都是处于偶然的缘由——或许是由于某一种心情,或许是由于某一本书,或许是由于某一次谈话,或许是由于某一件椅事。
渐渐地发现,所有这些随笔有一种共同之处,有一个中心,有一种内在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宗旨。所有这些随笔都有一个出发点,或者说,最后都归结为一点,而且始终是相同的一点——那就是“我”。
以自己的各种形式对人生所作的反复思考,就是为了真正地生活。不过,他只是为他自己而真正地生活。他曾经觉得是一种闲散的心情,现在渐渐地显露出一种鉴赏力。凡是他描述的,原本只不过是描述了他自己对这件事和那件事的反应。所有随笔的唯一话题,也是每篇随笔的同一个话题,就是以自己的生活为话题——即以“我”为话题,或者更确切地说,以“我的本性”为话题。
他问自己,我是谁。他试图把自己置身于外,就像另一个人似的来看自己。他仔细地观察自己,琢磨自己,评论自己,“研究”自己。他要把自己作为“思辨哲学和自然科学”来研究。他要目不转睛地顶住自己,他还说,他多年来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在理智的控制之下。——“我不再知道有一种躲藏在我的理智背后的感情冲动。”他已不再是单独一个人,而成了两个人。
而且他发现,这种“自娱”没完没了;他发现,这个“我”完全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我”是会转变的,是起伏波动的。他发现,今天的蒙田不同于昨天的蒙田,是起伏波动的。也就是说,他所显示的只能是各种不同的阶段、各种不同的情形、各种不同的细节。但是,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恰恰是一个匆匆的小手势要比一个呆板的姿态更说明问题。他把自己放入电影的慢动作中,他把看起来一个连贯的动分解为一系列动作——一系列转变。
这样,他对自己的研究就没有一个尽头,他永远在寻找自我。不过,为了了解自我,仅仅观察自我是不够的。如果一人只往自己的肚脐眼儿看,他是看不到世界的。因而他阅读历史、研究哲学,但不是为了让自己长学问,不是为了让自己有信念;而是为了看一看别人是如何行事的,以便把他的“我”与别人进行比较。他研究“历史上内心世界丰富的人”,以便把自己和他们作比较。
历史是他的重要教科书,因为人是在行动中显示自己的。
如此说了,蒙田所要寻找的不光是一个“我”、一个“我自己”,蒙田同时也在寻找人性。他仔细地把每个人身上的人的共性和每个人身上的个性区别开。一个人的“本性”,是不能和其他人的“本性”相比较的。
正如歌德要寻找最原始的植物一样,蒙田要寻找最原始的人,即“普遍的人”——人的纯粹形式;在人的纯粹形式中还没有显著的性格特点,还没有束缚限制;人的纯粹形式还没有被偏见和厉害关系所歪曲;人的纯粹形式是一种纯粹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形式。
“我要不停地向自己走去,因为我要持续不断地指责自己。”
“为了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且要高尚地享受自己的生活”,认识自我是必要的。这是他的使命,他的才华,他的乐趣。
“我热爱生命,并充分利用生命,就像上帝喜欢把生命赐予我们一样。
谁描述了自己的一生,谁就是为所有人而或者;谁把自己所处的时代表现出来,谁就是为了所有的时代。
确实是这样,蒙田除了问:我该怎样生活?他毕生没有做过别的事情。
不要把自己尚不清楚的断言向别人推荐。“我在这里所写的,不是我的说教;而是我为了求知所作的努力;这里所写的,不是别人的生活经验,而是我自己的生活经验。”
他从未试图把他自己的想法变成救治他人的“济世良药”。他所寻找的,是为他自己而寻找的,是为他自己而寻找。而他所找到的,任何一个别人完全可以像他一样,能够从中受益,只要那个人愿意。他在自由之中所思考的一切,从来不会去限制另一个人的自由。
蒙田说,“在我心中没有什么想法是人们不熟悉的,或者异乎寻常的。”——其中都是普通的、有关任性的内容。

第七章保卫碉堡

“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事,是一个人否明白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不是地位、血统的优越,也不是天赋的优越使人高贵;而是一个人保持他自己的个性和过他自己的生活的成功程度使人高贵,因此他认为一切艺术中的最高艺术乃是保持自我。
我们不可以把自己完全奉献出去,我们只可以把自己借用出去。而且我们有必须要“在极少数的场合把我们的内心自由藏起来,不借用出去——如果我们清楚地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话”。
谁喜欢读书,他就该去读书;谁喜欢打猎,他就该去打猎。蒙田认为最重要的是:他应该尽可能地去得到他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让自己被他所喜欢的东西夺走。
一个人不应该被责任感、激情、虚荣心驱赶得比他原本想要走的更远;一个人应该不时检查这样的事情有多少,但同时也不要估计过高;一个人影冷不时检查有多少事情在不再感到惬意时就新技术。一个人不应该成为各种事情的奴隶。一个人应该是自由的。
一位要为自己进行自由思考的人,也会把自由思考的权利给予其他任何一个人。

第八章旅行

他总是这自己说这样一些相同的话:你必须为这样一个世界操心。你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世界,你无法使这样一个世界变得美好。你就操心你自己吧!你就在内心深处拯救那些能够被拯救的东西吧!当其他人进行破坏的时候,你就进行建设吧!
现在他已经四十八岁,可是他却惊奇地发现,他的各种知觉并没有变得迟钝,而是变得更敏锐;思维更清晰;内心变得更豁达、更好奇。
谁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小地方,他的心胸就会狭窄。一切都是相对的的。我们所忧虑的事情往往不是它原来的程度,而是我们不是把它夸大了就是把它缩小了。所有的事物都没有自己的份量,而是我们给予她们的分量。近的东西比远的东西更使我们操心。而且,我们越是在狭小的环境之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使我们闷闷不乐。
在这次旅行中,最使他着迷的是,世界上竟有那么多的不同——语言、天空、各种习俗、各种各样的人、气压、各种烹调、道路乃至睡的床都不一样。把自己置身于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之中,能够让自己看到人的本性有无限的多样性。
他不做任何计划。顺着一条路走,这条路走到哪里,他就到哪里;他顺着自己的情绪走,情绪把他驱向哪里,他就到哪里。
生命意味着生理和身体的活动。

第九章 最后岁月

蒙田曾想要做到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享有自由,而且变得越来越自由。
 
蒙田决心为了自己,继续保持他最后剩下的、最优秀的、最珍贵的品质,那就是:以最大的认真和忠诚履行自己的职责,但不会做更多的事情。
斯蒂芬·茨威格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周还在努力为资产的传记性随笔作品奠定最后一座里程碑。



本文出自 个人生活数据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ikaoa.com/2015/09/26/4230

0
Ɣ回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