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做自己的船长 – 我的330天语音写作之旅

作者: 剑飞 分类: 思想随笔 发布时间: 2019-05-14 11:28 ė11,279 views 6没有评论

作者:钟慰

训练开始时间:2018年5月

15年银行IT男/拆书家/精力管理

自律不是降临到自身,而是在持续的行动中形成,是在解决麻烦的过程中形成。——钟慰

(语音写作导师剑飞)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 崔健《花房姑娘》

2018年5月15日,我开始语音写作之旅,已历时11个月,每天一万字,从未中断。

也许我做对了什么,也许没有,我想,得写点什么。

这是一次远航,靠天,也靠人。

大海上,成事在天,300多天来,上天保佑,无灾无难。航行中,谋事在人。我喜欢把自己看成船长,扬帆破浪,驶向远方。

谨以此文纪念这一段奇妙的航程。

扬帆

身为船长,首要职责,是指挥大船前行。

每天写1万字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需要时间,需要精力,需要每天对自己的说服。

说服有窍门,这是德国心理学家 戈尔维策 发现的“执行意图”,一套小小的心智黑客技巧,更容易克服拖延症、达成目标。

长期固化一项行动,光靠意愿,说“我要写”并不够,而要改变句式,设定明确的启动,回答:“在什么场景下,我启动语音写作”。

经过数月的试错,我选择了三个场景:上班途中,午餐后,晚餐后。

当然,选择的依据并不是忙闲,行动由自己创造,为此我开始独自用餐,减少社交,节省出写作的窗口。

长期固化一项行动,同样要进行明确的意图设定,给写作一个支点。

我花了较长的时间探索对外输出的支点,今年逐渐稳定了节奏,保持每天一张卡片,每周一篇更文,至今从未中断。

既然是黑客技巧,那是不讲理的好用,一旦设定完成,会自动发挥作用,由行动带来更多的行动。

起航

除了说服自己做什么,船长还要说服不做什么。

常有伙伴问我,不中断的窍门是什么,我回答是,每天只写一万字,不多写。

为什么不多写,来自于 20世纪伟大的跨界学者 司马贺。

司马贺研究管理学出身,却创建了今天美国排名第一的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成为人工智能的开创者之一,然后转进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最后得的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晚年形容自己的成功原因时,司马贺生造了一个词 Satisficing ,由 Satisfy (满意)和 Suffice (足够) 拼接而来,姑且译作“够好就行”。

“够好就行”指,不让自己不满意,也不让自己太满意,找到当中的平衡点,是长久之道。

我同样选择让自己“够用就好”。

在时间的选择上,运用的是碎片时间,替换的是休闲和社交,减少工作和学习的影响,不挤压价值创造,时间的充实让我满意。

另外,满意是相对的,曾经的满意会淡化,这时候需要不断提高标准,保持新鲜。

字数不是最佳的标准,因为有极限,一万字不满意,可以提高到两万字,两万字不满意,可以提高到十万字,但如果还不满意,那该如何。

字数会带来时间投入的线性增加,会带来抗风险性下降,而且体验过了高峰,会落入“太过满意”的陷阱,同样会损害动机。

我的尝试是,挑战内容,在语音写作时建立主线,每周更换一个新主题,希望连自己都无法预测下周的内容。

纵览近期的输出,从 学习方法 到 软件架构,从 管理理论 到 学科探索,广度上的跨越,让我不断满意。

语音写作是放飞思维,延展想象力利器,探索未知是其所长。

在写作中,会开动大脑,一路前进,不断得到意想不到的灵感,让生活在新鲜感中。

这又是一个黑客技巧,保持“够用就好”,给大船注入不停歇的动力。

破浪

扬帆出海,只是开始,海面并不宁静,有狂风,有大浪,有风险和阻碍。

风险常常来自外部,再完美的安排都可能被突发的状况打乱,这时需要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来自于查理·芒格,他喜欢引用一句农夫的谚语: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

在时间上逆向思考,会发现风险和投入时间成反比。

语音写作的创始人 剑飞老师 经过数据分析总结了一个时间规律:3%~4%是强化习惯的时间,算到每天是一小时左右,这是练习的最小时间,我刚好控制在这个范围。

总有极端的场景,需要极端应对,比如非常规的出差,旅行等事件。我会做好全天时间不可控的最坏打算,把写作列为早起的第一件事,面对不确定的情景,投放这个确定性的行为来对抗。

在细节上打磨,创造对抗风险的机会,这是一种切换场景的能力。

我每天有大量时间在通勤路上,利用起来,完成的可能会大大提升。问题是,路上有颠簸,有噪音,写作时准确率低的惊人,难以继续。

这时候需要打磨细节,尝试了各种方法,搭配耳机,话筒等外设,效果不明显。和剑飞老师沟通多次,更换了抗噪更强的输入法,慢慢好转。座位选择,坐姿也反复调试,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式。

经过这个过程,通勤时间被我充分利用,具备了随时能写的能力,时间效率大大提高。

花大功夫打磨细节,看起来有点麻烦,但会在潜移默化改变行为习惯,会迁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乘风

身为船长,挑战不仅来自外部,也来自内心。

在长时间的写作中,写不出,写不好,偶有发生,会反复内耗,不断降低自我效能,陷入自我瓶颈。

这时候,容易给自我设限,这就像一个紧固,越挣扎越难受。我的解决之道是换框思维,首推一个神奇的工具“STC算子”。

这是来自前苏联科学家 阿奇舒勒 发明的一套创新方法,被誉为 20 世纪人类智慧最伟大的贡献。

“STC算子”是说,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对系统进行空间 S,时间 T 和成本 C 三个维度的大尺度变形,来进行创新思维。

在写作时,我用到空间变形。与其回答如何写一万字,不如换一个问题,想想如何去写十万字,把标准提高十倍,反直觉,让自己摆脱掉现状的制约,切换到全新的思维中。

最佳实践是语音写作马拉松,陷入瓶颈时,用一次马拉松来调整状态,通过一次极限挑战,来切换思维。

距离我的第一次写作马拉松已过去10个月,但体会仍然深刻。看似不可能,自己却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在十倍的压力下,产生了对语音写作的全新认识,获得了全新的察觉。

换框思维是用压力,逼迫自己走出经验区,从而得到新生,当然,这是一件战略武器,不宜使用过多。

主动运用压力来突破自我,在航路上,你将无可阻挡。

跨越

面朝辽阔的大海,身为船长,在内心澎湃之余,忍不住会问自己,写作的初心,价值是什么。

回到时间的原点,似乎非常清晰,是磨炼文笔,也是锻炼表达,但随着航程升级,想象力边界在扩大。

价值由时间来体现。

新闻人 安替老师 在《认知尺度》中,给了一个未来的公式:2025年的未来进步=2025年的现状=从现在至2025年开始各种成功事件的总和。

也就是说,现在开始的成果事件,就是对未来10年时差的提前套利。

落点在时间的话,行动的价值由思考背后的时间尺度决定,站在小时间尺度上考虑,自然随风摇摆, 站在大时间尺度上考虑,自然坚定专注。

我会站在一年,十年甚至更长的尺度,去思考写作的价值。现在这么做,到那个时候还能不能继续,还能不能帮到我。

关注时间的杠杆,思考投入的时间,有多少比例能给十年后的我建立优势。

同样的时间,投入在社交娱乐上,当然有收获,放眼十年之后,这个投入到底能带来什么,不一定。

投入在写作,去沉淀思想,去深入思考,去记录感悟,在十年之后效果如何,我充满期待。

把时间拉远,用杠杆的力量,去跨越未来。

远方

边界的扩大,让我萌生憧憬,开始重新思考,远方有多远。

写作带来了自律,远方在我心中。

什么是自律?能长达2年以上时间,坚持一个健康的习惯,比如跑步,写读书笔记,写作,学英语,诸如此类不等。

自律不是降临到自身,而是在持续的行动中形成,是在解决麻烦的过程中形成。

在语音写作之旅中,由于某种新鲜和焦虑开始启动,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心应手,进入能力区,逐渐拒绝改变,开始拒绝麻烦。

这个时候,内心的修炼才开始。

我会挑战场景,时间,地点发生了变化,仍然去找到解决方案,这是自我的修炼。

我会挑战主题,让自己在压力中锤炼,跳出直觉思考的框框,这是自我的突破。

这么做,没有外在的回报,只有内心的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 爱德华·德西 和 理查德·瑞安 研究得到,人的自我,是通过生活不断发展出来的,自我的终点是内在动机。

当你做一件事,不是为了这件事带来的结果,而是为了这件事情本身,这就是内在动机。

内部动机的形成,是一次自我的重塑,是一次跨越空间的航行。

船长

传播学者 文森特·莫斯可 有一句话:一项科技究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不要去跟随预言家们的欢呼或诅咒,而是要等到它成为生活中平淡无奇的一部分后,或者说,等到这个化学反应差不多结束时,才能进行准确的评价。

经历三百多天的语音写作,回头来看。

我意识到,语音写作不是生活的补充,语音写作就是生活本身。

曾经我醉心刷课,现在聚焦于写作。曾经我热衷社群,现在聚焦于写作。

每日吃饭睡觉可以满足身体,每日写作可以满足灵魂。同样意识到,语音写作在改变时空的形状。

语音写作是一台时光机器,穿梭过去和未来,带来更广阔的时间。

语音写作是一座灵感喷泉,连接经典和生活,带来更深邃的空间。

在写作的世界中,会面临荆棘、面临坎坷,不断找到更好的自己。

在写作的世界中,会面临问题,面临探寻,不断探寻世界的真相。

最后,来,做自己的船长,除了现实中的蝇营狗苟,你心中还住着星辰大海。



本文出自 个人生活数据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ikaoa.com/2019/05/14/10254

0
Ɣ回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