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时间记录,掌控你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 剑飞 分类: 思想随笔 发布时间: 2022-06-16 21:50 ė1110 views 6没有评论

作者:胡奎

语写千万践行者、时间记录践行者

语写开始时间:201875

目前语写1442天,累计完成4885万字

时间记录开始时间:2018913

累计记录1372

 

时间记录到底是什么?

时间记录有什么用?

怎么才能发挥时间的价值?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疑问,这篇文章应该能帮你解惑一二。

 

时间记录法与柳比歇夫

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时间”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第一个特点:不可再生

任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现在的这一秒钟,过完就没有了,不可能再凭空变出时间来,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逝去的时间。

第二个特点:不可存储

如果像钱一样,可以存银行,可以想用的时候就拿来使用,那就太爽了。

可惜没这种好事,时间完全不可以存储,根本没法像钱一样,在需要的时候,突然集中起来使用。

 

第三个特点:不可不用

和不能存储相对应的,时间还有一个“可恨的”特点:不可以不用。

不管你是耍赖也好,躲避也罢,时间都不可以不使用。

 

第四个特点: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

这个特点才要命,不管看书学习、赚钱养家、休闲娱乐,没有哪一个可以离得开时间。

 

没有时间就不能做任何事情,这是个最简单的道理。

 

这四个特点决定了时间特别特别“宝贵”,同时又特别特别“难搞”。

 

难道就真没有人能驾驭时间了么?

 

当然不是,还真有这么一个人,好像完全能掌控时间,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被各路大咖都推荐过,相信很多伙伴都可能有所耳闻,估计还有不少伙伴看过。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柳比歇夫,他在26岁的时候独创了一个非常神奇的“时间统计法”,并且一直用这种方法连续56年不间断地做时间记录。

 

通过统计和分析时间,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剑飞老师的时间记录体系,也吸取了柳比歇夫方法的精髓。

咱们先看看柳比歇夫用这个方法完成了什么样的创举。

 

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70多部学术作品,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亨利·米勒在《北回归线》一书中曾经这样形容他:在他身体一侧戳个洞,流出来的就是一个大英博物馆;有时候流出来的,是整个亚洲。足以说明他有多么的博学多才。

 

正常人肯定是这么想的,这样的一个博学多才,成果丰硕的人,一定每天都在疯狂工作,甚至有可能睡觉时间都是极短的。

 

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

 

他经常游泳和散步,也喜欢走遍四方领略山河景色(竟然还没事就出去旅游)。

 

平均每年可以看65部电影、歌剧、展览和音乐会,还会写影评。

 

而且,在这样的状态下,每天睡10个小时!

 

最后还很长寿,享年82岁。

 

是不是简直了!

 

他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核心就在于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

而时间统计法的核心就是时间记录。

 

什么是时间记录?

 

那到底什么是时间记录?

这个问题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时间记录是记录下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都做了哪些事。

 

有些人认为是记录自己某件事情花了多少时间,细想下来,好像我们并不能对如何记录时间达成统一的认知。

 

我们来看看剑飞老师的定义吧:“时间记录,即把一个人每天使用的时间,通过场景的划分,数据化地记录下来,进而对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有一个客观的判定。”

 

实际上,时间永不停歇,所以在一天中,我们一定是在做着某件事,比如吃饭、睡觉、工作、家务、看电影啥的。

 

剑飞老师开发的时间统计App里面时间是自动往前走的,从来都没有暂停键,就是因为时间本来就不存在暂停,人生也不能暂停。

 

时间记录就是要客观的记录我们做了什么,客观很重要,因为记忆并不靠谱。

 

心理学实验却证明,人的时间感觉是最不可靠的。

把人关在黑房间里,很快他就会丧失对时间的感觉。

禁闭室内的人,即使有灯光,也无法估计时间的长短。

 

所以,如果完全靠记忆,我们恐怕说不清楚自己的时间是怎样打发的。

 

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某公司的董事长,十分肯定地说他的时间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1/3用于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研讨业务;1/3用于接待重要客户;其余1/3则用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但是,等实际记录了6个星期之后,跟他原来的估计值比较,结果发现在上述三个方面,他几乎没花什么时间。

 

原来,他所说的三类工作,只不过是他认为“应该”花时间的工作而已,因此他的记忆告诉他已将时间用在这三个方面了。

 

所以,关于时间的使用情况,不能想当然,不能靠记忆,记录才是王道。

 

明白了客观记录的重要性,咱们也基本上做到客观的记录了,但是还是会有伙伴困惑,时间记录的意义到底在哪?

 

其实这里要推荐一本书,德鲁克老爷子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剑飞老师也经常反复推荐,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重点看这本书的第二章。

 

当初看的时候一下子就震惊我了,直接纠正了我的一个认知。

 

我们往往会认为,一项工作的起点是“计划”,但是真正的起点是搞清楚自己的时间!

 

这是书中的原话: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

 

来看一看这个大坑是啥样的。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利用下班后的两三个小时好好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

 

所以经常给自己报了各种课程或者是安排了各种学习任务,但是真正完成的寥寥无几。

 

么?因为他们只是制定计划,但是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时间究竟有多少,状态怎么样,能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试想一下,一天的工作+挤地铁,已经让身体非常疲惫,回到家之后,可能还要准备晚餐,处理家务事,这些都需要时间。

 

粗看起来,晚上好像是有两三个小时,但是这些时间会被很多家务和休息所占用。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时间是怎么花费的,就随意制定计划,显然失败好像是注定的。

 

而且失败了之后,还有巨大的副作用,那就是会深陷自我怀疑,以为是自己能力的问题。

 

实际上只不过根本没有认清时间花销,做了不切实际的计划而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还提到了管理者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步骤:

 

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记录时间,就是做好时间记录,就是咱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管理时间,就是把那些不重要的或者浪费时间的事项去除;

 

统一安排时间,是指要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重新安排时间,而且要尽可能让重要的事情有整块时间。

 

整块时间为什么重要?德鲁克老爷子在书中是这么说的:

 

即使是只想获得最低程度的有效性,管理者在绝大部分任务上也需要相当多的整块时间。如果每一次所花的时间少于这个极限,事情就做不好,所花的时间就是浪费,再做就得从头开始。

 

举例来说,一份报告大概得花68小时才能完成初稿。如果说每次花15分钟,每天2次,一共花上2星期,虽然总时间也达到7小时,恐怕结果还是一张白卷,不过是在上面胡乱涂写了一些东西而已。

 

但是如果能够关起门来,切断电话,连续做上五六个小时,一份相当不错的草稿就应该差不多了。有了这份草稿,管理者才能做零星的补充,才能逐句逐段地润色、修改和整理。

 

所以,借用剑飞老师的一句话:请把2小时以上的整块时间,当成财宝一样守护。

 

 

重新认识自己

 

时间记录最核心的意义在于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至少有三个角度:

 

角度01:认清自己能力的边界。

 

一小时能看多少书,能完成多少特定工作,咱们心里有数么?如果没数,怎么才能精准地预估时间花费呢?

 

别担心,时间记录会给我们答案,因为我们一直在记录时间,所以只要翻看下时间记录,就能清楚地知道我们在某一类特定事件上花费了多少时间。

 

柳比歇夫就在这方面绝对是个王者,他总是循着自己能力的边缘前进,既不让自己过于疲劳,又能保持超高的效率。

  

角度02:掌握自己的生活作息。

 

其实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节奏和精力节律。有的人是晨型人,早上精力旺盛,有的人是夜猫子,晚上精力最好。

 

通过时间记录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就能找出自己的节律,从而能更好地安排时间。

 

把重要的工作安排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在精力不佳之前,及时休息,恢复精力状态。

 

显然,精力充沛的2小时远大于萎靡不振的4小时,对吧?

 

角度03:洞悉情绪波动的周期。

 

人的情绪波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规律,有种捉摸不透的感觉。

 

但是实际上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情绪波动是存在的,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通过较长时间的时间记录,就能找出情绪波动的规律。

 

娱乐休闲时间是个不错的指标,往往这类时间收不住的时候,就是情绪不稳定的时候。

 

在情绪低落时,接纳自己,多休息,多调整,自然很快就能走出阴霾。

如何提升时间价值

在重新认识自己之后,一定会想要改变,送你三个锦囊。

 

01. 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

 

剑飞老师经常说:人的行为是随机的,之前不太理解,后来才明白,如果人没有长期目标的支撑,行为确实会很随机。

 

如果你有迷茫的状态,你就会知道,在那样的状态下,可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好像也在学习,但是就是感受不到进步和改变,超级焦虑。

但是如果有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做牵引,就会让你持续投入时间在这个目标上,随机性会明显减少。

在语音写作中,我就有亲身体会,在语写3个月后,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1年之内完成1000万字。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稍微估算了下,发现平均下来就是每天3万,按照当时的速度,大概至少需要2-3小时。

Flag立下了,硬着头皮也得完成,于是自己就会主动寻找时间,每天的两三个小时就成了我最稳定最快速的成长时间。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当时的1000万这个看起来很远大的目标。

Ps: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完成语写4885万字,下个目标语写1个亿,在202575日前达成。

 

02. 超越你的极限

 

先说结论:【你认为你自己的极限,远不是真正的极限!】

 

什么意思呢?还是拿语写来举例子好了。

 

2018年,我刚刚参加语写的时候,当时群里很厉害的大神们可以做到每天持续2万字。

 

作为新手的我,当时觉得太厉害了,每天2万字,那得牛成啥样,哪有那么多内容可以写?

 

我认为每天1万字绝对是我的极限。

 

后来,我尝试了一次语写马拉松(在一天之内用语写完成至少42195个字)之后,发现2万字好像并不算是很难,至少努努力是可以达成的。

 

于是就尝试了几天,还真能达成,一下子就突破了我的第一个认知极限,原来我也可以做到每天2万。

 

突破后才发现,上面还有超大的空间,后来也有一段时间每天都写马拉松,语写速度也水涨船高。

 

20220516日开始,我开始挑战每天10万,截止到目前,已经持续30天。

看,原来的极限已经逐步成为底线。

 

极限突破之后,你的时间价值将会大不相同。

 

当然,如果极限突破和远大目标叠加在一起,那酸爽,你懂的!

 

03. 集零为整

 

生活中会有很多10-15分钟的碎片时间,看起来好像也干不了啥事,因为太零碎了。但是如果能聚集起来,结果可能会让你坐不住。

 

还是用语写来举例子,咱们来算一笔账,按照一分钟300字来进行计算,10分钟可以写3000字。假设我们每天有两个10分钟的碎片时间刚好可以用来语音写作。可以完成多少字呢?

365*2*3000=219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光是碎片时间,就能多完成219万。

 

集零为整的威力,我想不必多说了。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碎片时间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特别是不要主动把整块时间拆分成碎片时间,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本文出自 个人生活数据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ikaoa.com/2022/06/16/11277

0
Ɣ回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