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枫:你的人生,值得规划,也可以规划!
剑飞老师的《人生规划课:2022年版》在3月5日开课,上了一天的课,一会穿越到未来,想象自己100岁、60岁、80岁的场景,再一下子回到现在听课,间或收到工作群的艾特。到现在,大脑里还充斥着各种未来生活的场景的想象。
去年我也参加了这个项目,还交了押金,七零八碎地写了一点,最终是没有完成,所以这押金请剑飞老师吃饭了~
最开始写的时候,感觉脑海里建构不了未来的场景。
后来,又给自己拉了一个清单,自己的岁数、父母的年龄状态、
我想做的事情,还按照生命之花分成了八个领域,好像做工作汇报年终总结,完全写不下去。
我还曾经在地铁、在走路的时候,观察过身边走过的人,年轻的年老的,他们的说话声量、走路姿态、精神状态等等,想象如果朝我走过来的是我自己,此刻我的状态是怎样的,在想什么,做过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脑洞开了一堆,却没怎么写下来。
后来,想了下原因,大概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我那时候不太相信人生可以规划。不确定才是常态,谁也不晓得我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写的过程中,是纠结的,这也可以,那也可以,这个不成,那个也不成,自然写不下去。
第二个原因是,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我很模糊。我在规划未来的时候,我想要的生活,我的梦想,我能写上一堆,但我无法确定哪些是自己内心想要的,我是否真的愿意花很长时间去做。
今天,剑飞老师在课上,带着大家一起来做,我打通了一些卡点。
一开始,剑飞老师让我们写的是逢10的年份。我把逢10的年份列出来,写上岁数,写到80岁的时候,我眼前出现了自己的行动场景:
一早睁开眼,慢悠悠地起床,洗漱收拾,和家人吃早餐,然后出门。
我悠悠哉哉地走着,去到了我的书店,已经有人开了门,我走进去,先转了一圈,仿佛巡视自己的领地。
然后走到最显眼的位置,给自己选出来的三本书,写上一段阅读分享。
再慢悠悠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拿起书,开始阅读。
下午的时候,一群人陆陆续续走进书店,都是老朋友,我一一招呼,大家开始聊天,像是读书会一样,分享自己的阅读、生活。
这一刻,时间仿佛暂停了。35岁的我和80岁的我,在一个身体里。
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80岁的我,在大脑里慢悠悠的;35岁的我,不断地敲击着键盘,记录下大脑里的样子。有些事情慢慢同步,比如“我是谁”、我的关系、重要的事情等等。
现在的我,是所有过去的我组成的;未来的我,是所有现在的我组成的。人慢慢变老,不断做减法,最重要的那些事,会逐渐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抽离出来。欲望、执念,不晓得什么时候,已经不在了。
80岁的我和35岁的我同步的那些事,写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那些事,就是这一生要去做的事情。确信之后,35岁的我就只需要去做,把自己当下能做的做到极致,勇往直前地走到80岁的我面前。
后面几个环节,包括写一直在做的事、写家人的年龄、写自己的人生成就、给每一年写一点、里程碑事件、分配一生的财富和时间,我跟得有点磕磕绊绊的,写出来内容不算多,确定性的感受却越来越强,一个以我为主角的人生故事,在我眼前慢慢上演。
当然,还有很多剧情留空了,接下来七天,继续写。而且,人生规划也不止今年一次,明年一次,后年一次……一直做下去,感觉自己可以把一辈子过很多次,想想就很爽~
刚刚去书架上找本书,突然发现了《设计你所喜爱的人生》,也是关于人生规划的书。这本书大概在书架上待了挺久,我也翻阅过,还有笔记,但没看完。
打开序言,有一段话,此刻看到,特别触动,也送给大家:
我们要去做的设计,不是理想的、完美的人生,而是“最像你”的人生。
一切,始于“你”!
本文出自 个人生活数据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ikaoa.com/2025/04/16/1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