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蓉:人生规划的感受与体验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叫钟蓉,我在2018 年的时候认识剑飞老师,并且跟随他学习的。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能跟大家来分享做人生规划这个项目的一些心路历程。
我的分享分成三个部分。
1
我为什么想要做人生规划
我们今天是什么样子是由我们过去做的事情决定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是由今天做什么决定的。
所以我想知道,如果站在一生的视角,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倒推到现在,应该做什么事情。
我觉得可以通过这个项目帮我看清楚,如何过好这一生。
所以知道剑飞老师有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参加。我也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很有想象力的项目,它可以让我们在时空当中穿梭。
假设我已经
90 岁, 90 岁的自己回头穿越到现在这个阶段,她会告诉我,我应该要做什么,什么样的事情是值得持续去做的。
其次,任何一件事情得有两次创造。首先在头脑当中想清楚我要的是什么?
我们的潜意识,无法区分真实发生,还是只是在头脑当中思考。所以当我们想得越细,实现的概率会越大。如果对未来思考得更清晰,看得更清楚,实现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基于这两个原因,我决定实践这个项目。
2
完成人生规划的心路历程
最开始报名参加时,我觉得这是很简单的事情。
因为从写的角度来说,人生规划要求对未来的每一年,用完成的状态写1000字。
我已经练习语写三年的时间,每天至少 1 万字,项目中每年才写 1000 字,我觉得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没有任何难度。
而想象未来的生活,可以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地想,应该很简单,去想象就可以。所以最开始我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以很短的时间完成。
然而真正做的时候,我才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第一个难点在于我没有想清楚我人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我 90 岁的时候,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做什么样的事情?我脑海当中没有思考过,没有清晰的画面。
关于我人生最后的终局,我花了挺长时间想清楚。
第二个难点在于从现状走到我想要的那个未来,中间几十年如何一步一步,用一年一年的时间演化推进,这个中间怎么写。
我觉得没有办法去拆解,非常困难,所以中间拖延了很久。
这个过程当中,剑飞老师一直在强调这个项目不是只写一次、只写一年,这是一个可以长期迭代的项目。
我去年写的是
2021 年的版本,我今年可以写 2022 年的版本,后来还有未来5 年的版本,10年的版本,这是一件可以做 10 年、20年、30年的事情。
为什么第一次就要要求它完美呢?它可以不断地迭代、优化,在一年又一年的实践过程中完善它。
这也是在剑飞老师身上学到的非常重要的能力,慢慢来,把一件事情做好,最开始先完成它,之后在每一次做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迭代,把它变得更加完善。
所以我放下了对完美的期待,咬着牙也要把它写完,完成就是胜利。
所以到 11 月的时候,我完成了这件事情。不管怎么样,起码今年这一个版本我是实打实地拿下了。
3
完成人生规划带来的收获
其实我的感触还是蛮深的。
第一,让我看清楚我人生想要的东西。特别是写到最后几年写的时候,我翻到了当时写的一段话。
今天是我87岁的生日,走到人生的这个阶段会发现生活的真谛。生活当中我们需要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只有很少的事情,很少的人,是我们一辈子值得珍惜,值得为之努力的事情。
写人生规划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我的热爱、我的渴望,我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发现自己对人性、对人生、还有对文化、文学这些非常感兴趣。所以我找到了我渴望的事情。
我找到了我一生的事业的方向,在教育和心理学、跟个人成长相关的领域深耕,做我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做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一点点的事情。
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当我明确我的渴望以后,我更心无旁贷地向这方面努力,然后我就遇到了很好的机会。
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一个教育界深耕十多年的老师,找我帮他一起做事情,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机会。
我心想这一定是我自己内心非常笃定,所以吸引到同频的能量带来的机会。这几个月都在老师团队帮忙做事情,我觉得非常开心,很有成就感,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第二点非常重要的收获是:人生其实很长,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做我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成长,一点也不晚。
我现在 38 岁,我写的是 90 岁的版本,还有 52 年的时间,52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之前在互联网焦虑环境笼罩下,说35岁开始走人生的下坡路,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真相不是这样的。千万不要被这样的焦虑裹挟。
本文出自 个人生活数据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ikaoa.com/2025/04/16/1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