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飞到底说了些什么

作者: 剑飞 分类: 思想随笔 发布时间: 2015-06-12 15:52 ė15,715 views 62条评论

承接文章:一场知识无产者的盛宴

Nina同学表示“信息量太大,已无法人为记录”,怎么破解?剑飞君看了也觉得过意不去。 在此,剑飞同学整理了一下“知识工作者的修炼”活动上的演讲框架。

开场前

首先是开场前两个技巧:图片变为文字,用Onenote可以快速将一张图片中文字转化成可编辑的文本。把图片粘贴到Onenote里面,选中图片,然后右键:
12.png

Mindmanager的空格技巧,用便签文本也能做思维导图。很多时候,我都是用便签直接梳理思维导图框架。

其方法是:在每一句话前面加一个空格,一个空格代表一个级别的标题。比如一级标题前无空格,二级标题前面的一个空格,三个标题前面两个个空格,编辑好之后,直接复制到Mindmanager,就会形成图表,如下图:
6.png
在文本或者便签里面加一些空格,然后直接复制到Mindmanager,会发生什么呢?看下图:

7.png
这个技巧几乎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进行结构化思考,而不一定需要打开思维导图。如果熟练的话,可以像在文本编辑Markdown一样进行思维导图似的头脑风暴。当然,通常情况下是用便签文本写出一个初步的大纲,然后在Mindmanager里面进行详细编辑。

前面分享嘉宾张思敏(@Simon_chang)提到双拼可以大量的提升工作效率,并引导大家如何进行双拼的设置与学习。于是还补充了几句神奇的咒语,以下用自然码来举例。

一个是26个字母的键位,其中 a o e i u y 是比较容易记的,而下面这句咒语可以让我们记住15个键位:

追航吃松鼠、球鞋贼绵软、更靠您来分。

咒语的使用,可以对照上面的图,这15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在同一个键位。

分享大纲

主要分成4个部分,分别是:

  • 为知使用情况:也就是为知笔记的使用时间,以及在为知笔记的输入输出比例。

  • 时间记录:用为知笔记把梳理时间记录,并在年底的时候一次性合并一年的时间记录,也就意味着可以知道过去一年每个时间段所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以便于回顾,并规划下一个年度。也就是说,这个时间记录体系承载了记录、分析以及规划三个步骤。

  • 预见未来:用衔接未来的三大工具来预见未来,并用为知笔记进行具体的落地。

  • 习惯培养:培养一些长期的习惯,有些习惯可能会持续10年以上。在习惯培养的环节中用为知笔记构建个人体系。

为知笔记的使用情况


从程序占比来看,为知笔记大约占比16%,时间上平均每天大约为45分钟。其中,PC端的使用时间和频率远远高于手机端。这主要是我个人情况,下面会说明。


对我来说,手机端的主要作用是复习笔记,比如《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哪来的天才》《奇特的一生》等几本书的笔记是经常复习的。手机里面的记录灵感与想法也发送到为知笔记,不过这部分时间没有统计在为知笔记内。在公交、地铁、排队等待时候出现的一些想法,会及时记录在便签,然后发送为知邮箱。为知邮箱的设置在:账户信息→为知邮箱。

关于手机上的便签,安卓平台有一款“小米便签桌面同步版”:http://blog.wiz.cn/xiaominotes.html,这个便签可以登录为知帐号,与为知笔记的桌面便签进行同步。可以比较方便地同步桌面和手机上的灵感想法记录。


关于键盘和鼠标的统计,可以用WhatPulse,百度可以找到WhatPulse的官网链接,使用免费版能满足需求。在使用为知笔记的过程中,键盘比例大约是47%,鼠标比例11%。工作中,如果有想法和灵感,或者有时候要清除一些网页字体的格式,一般会随手用Ctrl+F2调用出为知笔记的便签。

从使用的情况来看,2015年1月份在为知笔记的击键数量是最多的。1月份主要是进行2014年的年度总结,以及写2015年的一些规划,所以击键数量较多。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测是静电容键盘RealForce,加大了击键数量。一个好的键盘加上为知笔记方便的记录,可以最大化地记录灵感与想法。


关于键盘的击键数据,是可以改变的,这是个人大数据的理念(个人大数据相关文章:http://sikaoa.com/category/personal-bigdata)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最多的一个月击键数量达到56万次击键,较少的时候击键数量但是12万次,其中的差距在4倍以上。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存在一个变量,前面的数据56-12=44万,这44万的数据就是变量。同样是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最大化地完成56万次击键,也可能是最基础的12万次击键。这就给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弹性,我们可以用来做目标的设定。例如,假设每天要写作1000字,效率0.3的话,也就是每两次击键写出一个字,那么在写作的击键上每个月不少于10万次。根据实际情况,由于用到删除键、空格键,写作时候的时候键效率大约是0.3。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衡量目标的完成度的情况:每天写作1000字,每天击键数量至少达3500次,每个月的击键次数至少要达10万次。这样,加上聊天、工作,以及其他情况的击键,完成在最基本的目标,击键数量应该要达到多少才算合适呢?击键的数量可以和写作目标来挂钩。

此外,这个数据还可以与其他应用做一个比较。在实践中发现,在为知笔记里面写作的时候会思考比较深入,而在社交软件聊天的速度会快,但质量上不够深入。为了增加深入思考的可能性,及时总结在社交网络上获取到的知识,于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击键比例,即从长期来说,为知笔记的击键数量与社交软件的击键比例为5:1以上。也就是说,每一次在QQ、微信等社交软件聊天的1次击键,要在为知笔记里面进行5次击键以上的思考。这既不减少思想碰撞的时间,也不影响思考的可能性。目前来说,这个击键大概是3:1左右,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然,写作还有包括写作时间,2014年的写作总时间占比大约1.22%,也就是平均每天18分钟。如果要完成写作目标的话,一方面是尽可能提升这18分钟的效率,也就是提高打字速度,以便于更快地表达思想。另一方面是保证时间,也就是保证时间,每天至少写作半个小时以上。跟进这部分时间可以用TimeMeter的数据分析,年底的时候也用反馈分析法验证一下,设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是不是有达成了?

用为知笔记梳理时间记录

首先是时间记录,我用的是安卓平台的TimeMeter,可以记录生活中的各个时间在做一些什么。之前做了两次时间记录的分享,有3个视频、1个PPT、1个PDF。由于里面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在这里不详细展开,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链接:http://sikaoa.com/2014/10/22/2577。 视频和整个操作过程下来大概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首先在平常的时候收集时间记录,每天的,以及每月的报告,到年底的时候,可以用为知笔记的Markdown,也就是在合并的时候,把合并的标题后面加一个“.md”,就可以很快地把一年的时间记录汇集成一个文档。

合并之后,可以知道每天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用多长的时间,做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是属于人生整体中的哪个部分? 是学习成长、工作事业、家庭生活、社会交际、健康休闲、交通时间,还是睡眠时间呢?其效果图如下。

当然,除了收集时间记录信息之外,还可以收集一些其他的数据的,比如电脑的使用数据、键盘鼠标的数据、每天打字的数据。这些基础数据,从长期来说,可以记录和分析我们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可以进行改变。

比如一个喜欢写作人,可以通过输入法的字数统计来判定自己是否每天达到足够的数量。

预见未来

在介绍预见未来中之前,大家先看一下文件夹的数字,从才2015年持续到2100年,也就是说基本上把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建立了一个笔记框架,有了这些之后,后面介绍的体系如果要落地,也就可以落地到未来的每一天,具体来说,就是找到那天的日期。当我们说到10年后,指的不是2025年,而是指2025年6月6日,在确定了一个具体的日期之后,再前后进行一定程度的偏移,以便正确地预见未来。在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衔接未来的三大工具,理论方面可以看博客文章:http://sikaoa.com/2014/04/24/2232

衔接未来的三大工具:思维试验、反馈分析法、寄给未来。

  • 思维实验:思维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通过产生灵感、逻辑推理、数学演算等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思维实验是指:使用想像力去进行的实验,所做的都是在现实中无法做到(或现实未做到)的实验。用在个人生活中,可以理解为根据现有生活的各种情境分析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 反馈分析法: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关键决策,采取什么关键措施,我们都要写下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9~12个月后,我们就可以将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在为知笔记的具体运用就是,写下9个月之后的具体日期,比如2016年3月份可能会达成怎样的结果?
  • 寄给未来:思维实验和反馈分析法是假设未来会比现在发展得更好,但寄给未来是假设“现在比未来更懂事”,从而从现在的情况出发,设定一些边界条件,寄给未来的自己。在为知笔记里面的体现是,提前穿越到那天的笔记中,写下来要说的内容。

说说三种工具之间的区别。思维实验侧重于关注目前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情况,比如目前这些因素发展到最后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状态?举例来说,知道了双拼对提升工作效率有用,如果学习了双拼,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没有学习双拼又可能发生什么情况?把这两种情况拉长到最大极限,比如50万个小时。在这种极限状态下,我们就更容易判断倾向于哪种选择。当然,这种选择更多的是状态性质,也就是说从长期来说,我们到底做还是不做?而具体怎么做则可以用反馈分析法。

反馈分析法和思维实验不同之处在于,思维实验侧重于所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只要是可变的元素都要分析比如学习还是不学习?投入还是不投入?反馈分析法侧重的是选择之后的结果,按照前面所说的,如果选择了学习双拼,那么3个月之后会发生什么呢?把发生的事情结果写下来,到3个月之后,也就是2015年9月份,把这部分结果拿出来看看,进行比对,就可以分析其中的一些原因和因素,以及为什么没有达成目标。有时候,目标有没有实现,不是因为有多难,而是因为没有写下来最终的截止时间。而反馈分析法有很大的灵活性,一个目标长期,可以设定长期,比如现在的一个选择到2050年可能会发生什么?也可以短期,直接写下短期结果,比如今天采取一个行动,明天可能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再举个例子,按照过去的经验,要掌握双拼和方案,基本上1个小时就可以完全搞定,且能直接使用,这里指的是集中的一个小时。记住了方案之后,会有几天的适应期,根据练习程度的不同,熟练双拼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到三个星期,这个时间段之后,基本上可以超越全拼的速度。而三个星期以后的时间,就是练习双拼的成本收益时间。之前用全拼的速度大约是90-100字/分钟,学习双拼之后速度大约在120字/分钟,目前的速度基本上稳定在150字/分钟。对于长期和文字接触的知识工作者来说,提高打字速度是提升效率最基本着手点。而这个成本也非常明显,大约1~3个星期的时间。重点在于是否选择用一段时间适应一种新思维? 既然是3个星期会掌握双拼,那么反馈分析法起作用了,用开始学习的日期加上21天,并在3个星期之后进行检查。这就是反馈分析法的一个具体应用。

思维实验侧重于事情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通常是长期的,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判定思维实验的正确性或可靠性,反馈分析法比较灵活地运用中短期,到相应的时间段可以直接判定结果的,而寄给未来是假设现在的自己更成熟,要给未来的自己一些意见和建议,通常情况下是一种鼓励性的语言,比如:阅读和写作是个人成长最基本体系。这是我在学生期间体会较深的感受,而也听前辈不断地告诫,工作之后学习时间可能会减少,好好珍惜在学习的学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就给未来寄送一句话:工作之后,要保持最基本的阅读和写作的时间。过去几年,这句话时不时地出现,于是就有了每天阅读半个小时,每天写一定字数等。从2014年的情况来看,全年阅读190小时,平均每天阅读31分钟,写作85万字,平均每天2300字。阅读写作是基本体系:http://sikaoa.com/2015/03/01/2833

上图就是具体的日期举例,当要6个月、1年、10年等日期进行落地的时候,是写下一个具体的日期,至少也要到月份,比如前面三个日期分别对应2015年12月、2016年6月、2026年6月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到一个月份之后,用为知笔记的全文搜索功能搜索当月的关键词,比如“2015年7月”。

习惯培养

自2012年用为知笔记以来,在坚持每天写日记,开始的时候是晨间日记,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变成“每日写作”,到2013年8月份是语音写作,2014年的10月份开始是速录写作。

晨间日记的写作方法大家可以看《晨间日记的奇迹》,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变成每日写作,是受到《成为作家》一书的影响,书中提到关于写作训练方法中有按时写作,任意时间写作,以及无意识写作等等,笔记链接:http://sikaoa.com/2013/12/16/2035


每日写作一段时间之后,2013年8月份开始进行语音写作,也就是利用讯飞输入法来通过说的方式写东西,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地表达出来。当时还有一个计划是语音马拉松。所谓语音马拉松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完成42195个字。语音马拉松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思想,还需要在说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体力。既是对精神上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体力的一种挑战。

语音马拉松的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成语音马拉松,也就是记录看有多长时间写完42195个字,把时间记录下来,其中思路中断的时间也要算进内。第二阶段是所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语音马拉松。如果之前完成42195个字用了8个小时的时间,就挑战一下是否可以用6个小时、或者4个小时的时间。这种方式锻炼段思维想象力以及演讲表达能力。当用语音写作的时候,与用键盘打字或者纸笔写作完全不同。语音写作对及时性的语言总结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关于语音写作的一些博客文章:

关于速录写作,是用E迅速录机来进行灵感和想法的记录。前面提到双拼,可以通过两次击键打出1个字,写作的时候键效率大概是0.3,而E迅速录机是多键并击,击键的时候可以出现两个字,至少也能出现1个字,写作的时候叫效率大概是1.2,也就是输出的字符数量少于按键的数量,写1000字,需要按键833次。

此外,用为知笔记培养的习惯里面,还包括了经常拍摄生活中的照片,梳理财务状况。以及根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生命中最重要的》的书籍来构建个人使命或长期目标,再有关于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等,也许计划会发生变化。实际情况下,这些长期计划会经常发生变化,在为知建立这样一个笔记可以尝试着记录并对比一下这些变化,也可以和思维实验、反馈分析法联系起来进行对比。

此外,用为知笔记来写笔记,从2012年以来,写了大约300多本书的笔记,经常复习这些笔记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实践书中的一些理念,很多书在第一次看的时侯会有一个印象,会提示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要运用这种方式,但一段时间之后是否做到?这些阅读笔记会不断地提示自己在生活重要多实践。前段时间把在为知笔记的写的笔记进行了整理,笔记链接:http://sikaoa.com/2015/06/04/3119

上图右边是关于微信公众号的收集。如果关注行业的最新动向,可以到搜狗微信搜索关键字。对于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放到为知笔记保存。

为知小技巧

  • 为知笔记的文件夹可以随意拖动,有鼠标左键点击长按即可,这个可以帮助我们随着工作重点的变化而快速地调整文件目录。
  • 快捷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访问一些常用的文件夹。
  • 当Everything和为知笔记结合的时候,变成了很容易地和团队分享笔记源文件。
  • 设置默认文件夹,只需要鼠标右键,即可设定,这可以让笔记方便地存放到制定的文件夹。
  • 当团队成员分享一个笔记源文件时,直接拖放到为知笔记,无论是Html、Word、PDF,拖放到为知目录放开就会自动导入。
  • 多个TAB标签,可以比较方便地在几个常用笔记之间切换,右键可以锁定标签页。一般来说,7~8个标签页的效率较高。当然,也可以把常用的笔记添加到收藏夹。
  • 发送到桌面。如果一条笔记非常常用,可以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这电脑桌面直接到达编辑。
  • 应用扩展:为知有很多的应用扩展,好用的应用扩展如Wiz助手,Vim编辑器,更多扩展请见:http://app.wiz.cn/

特技之样式

为知笔记的左边栏目有常用、个人笔记、团队&群组三大块。

  • 常用:快捷方式、快速搜索、文件夹、标签、样式。快捷方式前面已经讲过了,快速搜索是另外一个特技,后面再讲。
  • 个人笔记:里面有目录、标签、样式。

    • 目录:其中目录大家都笔记熟悉,不多说。
    • 标签:一条笔记可以属于一个目录,但是可以有多个标签。而为知笔记中,标签也是有上下结构的。这句话重复一遍“标签也可以是有上下结构的”,这意味着标签里面也是有一级标签、二级标签。具体方法,用鼠标拖动一个标签到另一个标签,标签的上下级结构家建立起来了。
    • 样式:样式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样式可以无限制的建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技。。

当我们有很多笔记的时候,样式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文字、背景来区分笔记文件。“目录+标签+样式”,可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目录、标签、样式等多个维度来筛选标签。

再重复一下个人笔记下面三大块的结构,大家可以记住这么几句话,在实践的时候多体会:

  • 一条笔记可以在一个目录。
  • 一条笔记可以有多个标签。
  • 一个目录可以有多个样式。

特技之快速搜索

一般情况下,有了目录、标签和样式,再加上为知的自带搜索,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了。如果还想有更丰富的搜索,是否还有其他搜索特技?当然有。那就是快速搜索和个人首页。

  • 快速搜索: 快速搜索里面可以通过创建日期、修改日期、访问日期来来进行搜索。

  • 个人首页: 常用的人应该笔记从熟悉个人首页的日历。这个日历的用处可不小,不是用来看今天是几月几号的,还可以做其他事情。比如鼠标停留的时候,可以显示你当天写了多少笔记。如果修改上面的年份和月份,可以查看过去时间用为知笔记整理的知识。

那么,为知笔记的知识管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既可以快速地学习知识,又能很快的储存知识,同时可以很容易的分享知识。快速搜索的复习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运用知识。而构建体系的便利性又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创新知识。



本文出自 个人生活数据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ikaoa.com/2015/06/12/3220

0
Ɣ回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