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写作82当一个人找到了生命中的主要目标
如果要执行这样的计划,那就代表着整年的时间可能投入到这个计划之中,而不能去做其他事情,特别是那些会占用大量时间的事情。当我们有了一个主要的目标,其他的一切时间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而不是主动去做一些琐碎的事情。当一个人在他的生命中有了主要目标之后,这一切都清晰明了,他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什么事情是应该要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什么事情是应该在过一段时间之后,至少在目标达成之后才有可能去执行的,尽管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几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写下1万字左右,但如果旁边有一个人,例如昨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在进行语音写作的时候,明显速度会更快一些,所以这方面的尝试要适当的加强。
说从现在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进行语音写作,来看一看今天的内容和昨天的内容有什么样的不同,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时间,把写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把录音都录下来,这样我们能够知道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自己有没有进步?通过录音笔来展现说话的方式,表演的方式。录音笔会把整个过程给录下来,而语音写作会把文字给展现出来,这样在使用的两种综合的方式,我们就可以知道,其实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来进行评估,知道如果在这方面思维表现更加活跃一些,比如在走动的时候会更加方便,那么自然会更好。
有时候呢,我们会知道自己在一种场合下写作更为快速,而在另外一种状态下写作可能不那么快速,现在已经从里面走到了外面在走廊上来进行语音写作,外面的阳光很大,通常一个小时,可以站一个小时也没有什么问题,坐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也并不是很长,晚上的时间可以和小麦一起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一方面可以锻炼我的演讲技能,也就是在思维表现上可能会更加熟练些,另一方面所练习的是让小麦能够学习到语音写作的方式,并且能够在工作中用得上,而这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所处理的是什么呢?在新技术的引导下,学习更多的新本领。如果一个人平常学习,他几乎在生活上就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停止学习,那么他就可能在一个方面取得重大的成就,并且在那个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这段时间的语音写作,我们可能很机械化的是对着讯飞输入法在说,但是较为长期的语音写作练习。
从9:20到9:40,刚刚过去的20分钟时间里,大约写了2018个字,至少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练习,并且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才能够长期的保持稳定可创造,这种肯定和创造并不是一个短时间所达成的目标,是从长时间来说,有一个人用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件看起来相当简单,但却枯燥无味的事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现在的技术发展,我才可以做到这件事情。把它发挥到极致,并且能够对一般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一个人一天的时间要写42195个字,他可以做到,那么是不是可以长久做到?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能够每天都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写出大约42195个字呢?演讲的技能和一般的写作有很大的不同,演讲的时候,我们通常是有主题的,并且每一个小时的演讲,通常是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并不是一个人随便上来就可以在台上讲上至少20分钟,需要设定一定的主题。
如果只给你8分钟的时间你会说一些什么?通常,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接下来可能会改变什么样的命运?如果我们每一次都抓住了机会,把机会发挥到极致,或者说在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基础上,去创造一个事业,那么你所做的事情会更加有意义,并且从长期来看,所创造的价值也是非常惊人的。
尽管对写作有一定的乐趣,但变成了事业之后,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每一天都要有所进步,一个月的时间,至少要创造出一个月的价值,一个月能不能写出大约220万字呢?如果是用速录机的话,基本上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样也是发挥到了极限,至少是手指上的极限,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写的累了,用讯飞输入法可以站起来走一走,但如果是用速录机的话,必须保持一个稳定的指数,使用语音写作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身体能不能承受得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或者一个专门歌唱的人来说,生态是需要继承保护的,如果在很年轻的时候,发音并不是正确的,或者说每次放映的时候没有采取正确的姿势,那么,长期来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当我们大量地做一件事情,就不能用一般的标准去考虑这件事情,而且想到在极限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如果造成的损害,我们应该在损害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允许自己有一个时间来进行缓冲。
- 试验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写1000万,称为“千万写作”。
- 千万写作,既是指创作1000万,也是指“千万要写作”。
- 千万写作是一个系列,每一篇都是独立的,可以看任意一段。
- 通过为知笔记发送到博客。
- 前200万是在60天内完成,所以有多篇笔记同日期。
- 2015年1天最高纪录是10万字。
- 文章错误之处,将不定期更新。
本文出自 个人生活数据分享,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ikaoa.com/2016/01/09/3840